医圣故里艾文化氛围浓厚


21世纪,随着科技的发展,健康要求越来越高,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。然而,由于环境的变化、生活节奏的加快,生病的种类却没有因此而减少。随着当今时代人们对抗生素认识的加深,中医理念越来越为人们所推崇。艾灸作为传统的疗法,始于西周、盛于春秋,其效果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。古人云:药之不及,针所不到,必灸之。

艾灸实操.jpg

中医文化实践经验,它汇集了我国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,汇总了诸子百家的学术精华,堪称一棵充满浓厚东方神秘色彩的智慧之树。




传统中医文化的三大特点

1、防重于治,不治已病,治未病:中医古典医著《黄帝内经》提出不治已病,治未病的观点,预示人们从生命开始之初就要注意健康,防病于未然。

2、顺应自然:《黄帝内经》中提到:“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中知人事”。强调不可违背自然规律,其宗旨是“春夏养阳、秋冬养阴”,顺应自然,以葆健康。

3、阴阳五行,平衡统一“肝主木,心主火,脾主土,肺主金,肾主水,五行配五脏”的辩证生克关系,来适应内部自然规律,掌握人体运行机制。

艾文化在我国中医文化当中占有重要地位,不管是从,未病先防、顺应自然,还是阴阳五行学说的任何一方面出发,艾都以其魅力征服无数华夏儿女。上至炎黄孔孟,下至村夫走卒,无不珍视艾草;而在已被考证的中医古籍中,涉及艾的记录更是达到200多处。

1、艾——未病先防

《扁鹊心书》:“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,真气壮则人强,真气弱则人病,真气脱则人亡。”。通过艾,通经络,促气血,滋养脏腑养气,以提高人体机能,未病先防。

2、——顺应自然

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,因此在中医中,古人讲究顺应自然,根据春温、夏热、长夏湿、秋燥、冬寒这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,艾结合二十四节气,有自己成套的系统。

3、——阴阳平衡

《内经》说:“生之本,本于阴阳。”说明人的形成和生长进展的规律离不开阴阳。艾,也是一个讲究阴阳平衡的过程。比如,在夏季,就是阳气较旺的季节,在这个时候艾灸承山、阴陵泉、三阴交等穴位,与艾火的纯阳之火结合在一起,有益于减轻因梅雨季节等带来的寒湿,打通经络,达到阴阳平衡。

从历史中走来的传统中医艾文化,承载了先人五千多年深邃凝重的智慧,并在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焕发勃勃生机。 

同时,艾文化作为中医文化一朵艳丽的奇葩,也重获获宠,成为当代人健康新风尚。 

弘扬中医文化,普及艾知识,神农艾草一直在路上!